免费发布信息
当前位置:淇县信息港 > 网站新闻 > 林业新闻 >  【淇水话廊】守着数万株梨树为啥挣不来钱

【淇水话廊】守着数万株梨树为啥挣不来钱

发布时间:2016-07-26 11:40:50   来源:鹤壁新闻网  浏览:

近期的一次采访,让我来到了淇县北阳镇油城村。这是一个位于我市西部山区的山村,也是一个省级贫困村。初到这里,我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。不是因为贫瘠,而是因为“丰饶”:青石垒砌的传统民居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太行山中,满山青翠透出别样的风景,漫山遍野的梨树已经挂上了一个个青色的小果子。水泥公路直接通到村里,成群结队的骑行爱好者到这里郊游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在这个150户的小村子里,23户是贫困户,居民普遍居住在老旧的石头房子里,靠在山间开出些许小地块生活。这不禁让人疑惑,这样一个风光秀丽、盛产水果的村子,咋就摘不下贫困的帽子?

村里人的回答并不新鲜。一是“没地”,二是“没钱”。没地,自然说的不是山地、林地,油城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,相对全村150户、550人来说,真的不算少了。然而,因地处山区,这里可供种植小麦的耕地确实不多,且分布较为分散,仅靠种植小麦,确实难有多少收成。没钱,则说的是村民手头没有闲钱,也没有挣钱的渠道。当县委宣传部派驻的第一书记到这里驻村时,还有人不情不愿:从宣传部来的,也带不来啥钱,来这儿能干啥?

当然,油城村还面临其他一些问题。村里种植梨树有悠久的历史,但作物品种的退化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拦路虎,传统的销售方式也制约着村里的“梨”经济。

个人觉得,就油城村来说,要破解贫困难题,就得从现有资源入手,创新思路和方法,以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。

一方面是水果产业。当地独具特色的大鹅梨上世纪70年代就远销日本,足见其品质优良。既然如此,就应该做透“梨”文章,引进技术、改良品种,发展精深加工、延长产业链条。在销售上,不能光靠开个拖拉机、三轮车到城里摆摊卖卖,要统一运作、打响品牌,借助电商渠道进行营销。

另一方面是旅游业。从络绎不绝来此游玩的“骑友”就能看出,这里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、原生态太行风光对游客是很有吸引力的。若是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,开发旅游线路、完善配套服务,这些老旧的民居摇身一变便可成为旅游风景。而村里种植的梨树、桃树等,花开时节为一景,果熟之时能采摘,也是吸引游客、增收致富的渠道。

当前,油城村已经进行了不少尝试。然而,在目光所及之外,还有多少贫困村坐拥宝山而不自知呢?

要脱贫就要先脱头脑的贫。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,一方面帮助贫困群众开阔眼界、更新知识,创造有利条件帮助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,增强造血功能;一方面要深入排查,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“兜底”保障。贫困群众更要摆脱“等靠要”的思想,盘算盘算自己现有的资源,能干什么、该怎么干,闯出一条致富路。

编辑:信息发布员
相关新闻推荐
查看更多
关于淇县信息港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网站公告 网站地图 网站帮助 sitemap

Copyright © 2011-2018淇县信息港  版权所有豫ICP备11028319号

weixin